Writersblog

Salomon Kroonenberg

Salomon Kroonenberg, 荷兰非虚构类文学作家

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荷兰的活动设计安排十分巧妙。组织者Tiziano Pérez和Bas Pauw,配对把诗人放在一起 >>> read more

Henk Pröpper

Henk Pröpper, 荷兰文学基金会会长

图博会在即,现在该是时候感谢在过去的几年中为荷兰文学做出努力和贡献的我们的中国朋友们了。首先要感谢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的组织方,早... >>> read more

康慨

康慨, 《中华读书报》记者

书展结束了。也许你会登一登长城,游一游胡同,然后回到荷兰,准备你与中国同行的合同。 这里是一些建议:... >>> read more

Michele Hutchison

Michele Hutchison, 荷兰De Arbeiderspers出版社编辑

第一天来到展台,我就问一位中国参观者,她的同胞会如何看待荷兰文学。... >>> read more

Michele Hutchison

Michele Hutchison, 荷兰De Arbeiderspers出版社编辑

今天真让人激动,我们终于见到了花城出版社的宋瑜。她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 read more

Ingrid and Dieter Schubert

Ingrid and Dieter Schubert, Dutch illustrators

书展的第三天,蔚蓝的天空,这是几日来太阳初次高照。直到昨日,一层尘雾一直还笼罩着整个京城,深呼吸,不是一种选择,其实你最好避免呼吸。... >>> read more

康慨

康慨, 《中华读书报》记者

对中国读者而言,此乃了解荷兰文学的难得良机。我们的主宾国对其主题”开阔的风景·开阔的图书”之出色呈现,甚至好过了我的... >>> read more

Salomon Kroonenberg

Salomon Kroonenberg, Dutch writer

一只鸭子飞越世界无尽的海洋,极想找个地方产蛋。但那时还没有土地,也看不到任何绿色的山丘。芬兰的民间史诗中卡勒瓦拉的创世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宝瓶... >>> read more

Michele Hutchison

Michele Hutchison, Editor De Arbeiderspers

“在浏览的时代,我们提供阅读”——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所见标语。 昨天从开幕式回来,在大巴里... >>> read more

Michele Hutchison

Michele Hutchison, 荷兰De Arbeiderspers出版社编辑

Arbeiderspers出版社出版的外文图书集中一颗璀璨的宝石是一本薄薄的奶油色的、装在一个深红色的纸条盒子里的书。盒子上纵刻着镂空的卷曲... >>> read more

Michele Hutchison

Michele Hutchison, 荷兰De Arbeiderspers出版社编辑

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中国出版人,不管是在伦敦、法兰克福,还是阿姆斯特丹,都非常讨人喜欢、有礼貌,同时又有些害羞。他们总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礼物:套装... >>> read more

Salomon Kroonenberg

Salomon Kroonenberg, 荷兰非虚构类文学作家

我从没去过书展,也无法想象书展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要坐在一个小书摊后,就像在阿姆斯特丹的Spui广场上或者法国的塞纳河边一样,把我的书硬塞给那... >>> read more

康慨

康慨, 《中华读书报》记者

我从2006年开始报道荷兰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的活动。第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荷兰敲开中国书市大门》。... >>> read more

Henk Pröpper

Henk Pröpper, 荷兰文学基金会会长

再过两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图书博览会之一,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就要正式拉开帷幕了。 众所周知,荷兰是今年北京图博会的主宾国。荷兰文化部的国务秘... >>> read more

迪特尔 & 英格丽特•舒伯特(Dieter en Ingrid Schubert)

迪特尔 & 英格丽特•舒伯特(Dieter en Ingrid Schubert), 荷兰儿童文学作家、插画家

Ingrid and Dieter Schubert are Dutch illustrators... >>> read more

Michele Hutchison

Michele Hutchison, 荷兰De Arbeiderspers出版社编辑

北京的交通吓死个人,我相信其他博主也提到这点了。到达展会现场需要一个小时时间。... >>> read more

Thomas Möhlmann

Thomas Möhlmann, 荷兰文学基金会工作人员

中荷诗人还有200余名现场观众一起在潮味十足的方家胡同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猜火车餐吧楼上楼下挤满了热情洋溢的观众(估计平均年龄在25岁... >>> read more


Poetry

English // 中文

马帝努斯·奈霍夫: 《阿瓦特》

马帝努斯·奈霍夫: 《阿瓦特》

马帝努斯·奈霍夫1894年出生在海牙的一个图书销售出版商的家庭里。他的四本诗集中,收录了有史以来出版过的一些最佳荷兰语作品。其处女作《漂游者》于1916年一经发表,他便立即被公认为才华卓绝的诗人。此后发表的《形式》(1924)和《新诗歌》(1934),印证了他在荷兰文学风景线上作为伟大革新者的这一美誉,尽管他始终如一忠实于传统的诗歌形式。奈霍夫的最后一首重要诗作是长诗《零时》,该诗与《田园诗》一起发表于1942年。此后,直至1953年故去,他一直致力于剧作和翻译。 《阿瓦特》起先作为诗集《新诗歌》的一部分发表,它无可争议是奈霍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因此也是二十世纪荷兰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奈霍夫巧妙生动地呈现了一个奥秘,尽管所有描述明晰了然,他却不断挑战读者的想象力,使其产生新的理解。他的诗歌至今依然令人着迷,且常被用作新出道诗人的定位点。 引言 “奈霍夫是一位杰出的荷兰诗人。他的诗《阿瓦特》不容忽视,它是[二十]世纪最壮丽的诗篇之一……我认为,这就是诗歌的未来,或者说,至少是为一个极其有趣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约瑟夫·布罗茨基 “奈霍夫无疑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在那个时代极为独特,他能够涉猎各种国际现代主义思潮,却丝毫没有失去自己作品的独特性。”——《推荐读物》... >>>> read more

吕瑟贝尔特: 《诗集》

吕瑟贝尔特: 《诗集》

吕瑟贝尔特(1924-1994) 是二十世纪荷兰诗坛最有影响力的创新者之一。他是“五十年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关键人物,该运动的主体是一群改变了二战后荷兰文学面貌的实验派诗人。吕瑟贝尔特对抽象绘画和素描,以及新诗歌模式进行实验,他认为无论他的语言还是国家,对于二十世纪初期欧洲前卫的“达达主义和表现主义实验,都到了该适当重复的时候”。 该“五十年代运动”创立于1948年,曾与欧洲眼镜蛇运动和荷兰实验组的画家和作家都有交往,正如画家康斯坦特常在自己的宣言里所指出的那样,所有成员都“反对那些曾经阻碍创造力发展的已退化的美学概念。”首次明确提出了要与早期既定的文学与艺术决裂。 富于革命性的五十年代新诗的典型特征之一,是诗人们从豪放不羁的语言中得到愉悦,并对其威力和效果充满信心。与此同时,新诗歌旨在展现一个去除了所有形而上学确定性的现实。对于吕瑟贝尔特来说,这种态度可以概括为:人作为“宇宙边上的一粒面包渣”的敏锐意识,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最强烈的新感性表达。常被誉为“五十年代诗人群的皇帝”的吕瑟贝尔特,作为诗人的声誉不断扩大,他最终于1983年赢得了荷兰国家文学奖。他将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自己的绘画、素描和诗歌创作。... >>>> read more

拿霍姆·M·威恩贝荷:《诗选》

拿霍姆·M·威恩贝荷:《诗选》

在荷兰当下最卓越的诗人之一——拿霍姆·M·威恩贝荷看来,应当可以如此评价一首诗:开头还不错,但到了第七行就成了虚假言论。他还说过,连一个十二岁的小孩都能理解他的诗歌。他寻求的是明了和合理性。假如这并非那般老生常谈的话,其中的含义或许是想说威恩贝荷的诗能立刻吸引读者,但不轻易袒露自我。然而,威恩贝荷的诗却又是一目了然的,只有当读者重新阅读时,意料之外的因素才会显现出来。其所有作品里最深刻的问题之一是:什么东西是值得的?这是一个可以裂解成各种其他问题。在哪睡觉?要唱什么?要买什么?我们的时间要花在哪件事上?我们该去哪儿旅行?我们如何行动?如此等等。... >>>> read more

若姆西·拿瑟尔:《天国生活》

若姆西·拿瑟尔:《天国生活》

他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荷兰当代桂冠诗人,喜欢创作长篇而铺展的诗文,其间多种声音回荡,幽默与悲剧并蓄。他不怕选择道德立场。拿瑟尔是一位多面手,但植根于音乐和历史的诗歌,是其作品的核心。他的诗歌和散文热切呼吁我们,当以世界性和开放的眼光看待人与人类状况。就其祖国和桂冠诗人的职责,他指出:“荷兰一直致力于自我改造,因此我认为,一个诗人恰好可在这方面,不是通过提供答案,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做出一点贡献。我本人对于反思荷兰身份的问题很感兴趣。荷兰人:他们到底是谁呢?”... >>>> read more